28圈|滑雪

中国滑雪新星闪耀国际赛场,冬奥备战再添强将


国际滑雪联合会(FIS)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分站赛在瑞士落下帷幕,中国选手张雪峰以惊艳表现夺得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银牌,创造了个人职业生涯最佳战绩,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滑雪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28圈网页版新突破,也为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的备战注入了强心剂。

突破性表现引全球瞩目

在决赛中,张雪峰以一套高难度动作组合征服了裁判和观众,他的第二轮滑行中,连续完成反脚1440度转体、后空翻两周接抓板等高难度动作,最终以93.28圈游戏25分的高分锁定亚军,仅落后冠军、挪威名将埃里克·约翰森0.5分,赛后,国际滑雪联合会官网称赞张雪峰的表现“兼具技术精度与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亚洲选手的崛起之势”。

这是中国男子自由式滑雪选手首次在坡面障碍技巧世界杯分站赛中登上领奖台,此前,中国滑雪队的国际荣誉多集中于空中技巧项目,而张雪峰的突破标志着中国在滑雪全项目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从东北雪场到世界舞台的成长之路

现年22岁的张雪峰出生于吉林省长白山脚下,8岁接触滑雪,14岁入选省队,他的启蒙教练李明回忆:“这孩子从小就不怕摔,别人练十次的动作他要练二十次。”这种刻苦精神让他在2018年入选国家青年队,并在2020年青冬奥会上获得第四名,初露锋芒。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雪峰因伤未能参赛,但这段低谷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过去两年,他跟随国家队赴挪威、加拿大等地集训,重点攻克转体动作的稳定性。“欧洲选手的滑行风格更自由,我要把他们的创意和我们的技术规范结合起来。”张雪峰在赛后采访中表示。

科技助力训练,中国滑雪进入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张雪峰的进步背后是中国滑雪训练体系的全面升级,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磊介绍,近年来队伍引入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和人工智能分析平台,能实时修正运动员的动作细节。“比如张雪峰的转体轴心偏移问题,就是通过数据对比挪威选手的模式逐步优化的。”

国内雪场设施的完善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全国已有超过30家专业滑雪训练基地,其中河北崇礼、吉林北大湖等场地均达到国际赛事标准,国际雪联技术代表马克·韦伯在考察后评价:“中国用十年时间走完了欧美三十年的雪场建设之路。”

冬奥备战进入冲刺期

随着米兰-科尔蒂纳冬奥周期进入后半程,中国滑雪队在多线发力,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保持传统优势,谷爱凌领衔的U型场地项目稳居世界前列,而张雪峰的崛起让坡面障碍技巧成为新的奖牌增长点。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已制定“尖兵计划”,为重点队员配备包括运动生理学家、心理辅导师在内的复合型保障团队,总教练韩晓鹏透露:“我们不再依赖个别明星选手,而是追求集团优势。”

产业热潮与青少年参与度飙升

竞技体育的突破也带动了大众滑雪热潮,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全国滑雪人次突破3000万,同比增长18%,滑雪装备品牌NANDN中国区负责人表示:“专业选手的表现直接拉动中高端雪具销量,今年青少年系列产品销售额翻了一番。”

在新疆阿勒泰、黑龙江亚布力等地区,体教融合政策让滑雪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14岁的哈尔滨学生刘子涵说:“看了张雪峰的比赛视频,我也要练会反脚转体!”这种偶像效应正在孕育新一代滑雪人才。

挑战与机遇并存

滑雪

尽管进步显著,中国滑雪仍面临挑战,欧洲媒体指出,中国选手在跳台类项目的经验积累尚有差距,且雪上运动人口基数仅为北欧国家的十分之一,对此,王磊表示:“我们正通过‘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在长三角、珠三角建设室内滑雪场,扩大选材面。”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期访华时特别提到:“中国用科学方法弥补雪上运动传统短板,这种创新模式值得推广。”随着全球滑雪格局的变化,中国正从“追赶者”逐步转变为“规则参与者”。

展望未来:米兰冬奥的新期待

滑雪

张雪峰的下一个目标是12月在奥地利举行的世界杯总决赛,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银牌是鼓励,更是起点。”而对中国滑雪而言,这片洁白的赛道正在铺就更广阔的梦想——在2026年冬奥会上,让《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之巅。

(完)